Google

21 November 2015

 

RSX

sold at 17.79 at a loss

Labels:


 

ERUS

sold at 13.62 at a loss

Labels:


20 November 2015

 

UOL

added 6.09

Labels:


 

EFNL

sold at 33.03 at a minor loss

Labels:


 

RBL

sold at 16.79 at a loss (18 Nov 2015)

Labels:


18 November 2015

 

长期投资才能致胜

作者|姚斌(一只花蛤)资深投资人 《乐聚投资》特约作者
来源|乐聚投资(ID:lejutouzi)

长期投资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话题。大概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说过,长期?大家都死了。所以有无数的人似乎在此找到了依据,从而进行着短期的“投资”。因为不受欢迎,所以宣扬长期投资的人要非常小心。

当年,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写了一本书《普通股长期投资》,曾备受抨击,原因是这本书发表的时机不对,刚好是在1929年股市大崩溃的前夜。据说它有诱导投资者在股价高位买入并长期持有之嫌。其实,这本书现在看起来可以列入经典之作了。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长期投资?这是因为财富的成功积累依靠的是复合增长。100万元只要每年平均增长10%,10年后就是259万元。这还只是按照股市平均水平来计算的。数学的计算很简单,但真正的财富积累置于长期的视野下却很难。

当然,许多人可能认为这样的财富增值太慢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股市财富积累的铁律往往是,为了贪求快反而会变得很慢,而那些似乎很慢的却反而很快。

财富的生成需要着眼于长期的回报,但是却需要避免受到短期情绪的干扰。投资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短视损失厌恶”。许多人无法忍受暂时的损失,于是倾向于短期的表现。历史的教训教给我们的是,投资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一个投资组合的配置需要时间来实现增长,而投资者更需要经受住市场的折磨和检验,才能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

价值投资的目的在于以合理的价格持有公司的股份。只要公司健康发展,持续盈利,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他就不会随意出售股票。所以,短期的股价波动并不会给他带来损失。波动不构成风险,风险来自于公司的长期价值。总体看,股价与公司价值长期呈正相关关系。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研究显示,持股3年,相关性为0.131~0.360;持股5年,相关性为0.374~0.599;持股10年,相关性为0.563~0.695;当持股18年时,相关性为0.688。很显然,持股时间越长,股价由收益决定的比重越大,受市场因素影响就越小。

所以说,股价波动短期与公司收益无关,但是与长期正相关。对于股价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巴菲特指出,从长期看,市场价值与企业价值是同步的,但在某个年度,两者的关系可能是变幻莫测的。既然股价与公司价值长期正相关,那么只有公司价值下降,才能使价值投资者的本金发生损失。因此,价值投资者极其关注公司价值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价的短期波动。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买价过高的风险。这里的“买价过高”是指相对于公司内在价值而言的。好公司还必须要有好价格,不值得为好公司出价太高。因为支付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投资收益率。买入价越低,其潜在的收益率也越高,这是最基本的投资常识。

如果我们准备长期投资,那么选取什么样的投资标的就非常重要了。根据杰里米·西格尔的研究表明,过去100年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是消费类和医药类的股票。这些公司往往是长期稳健增长、具有宽阔的经济护城河的垄断性企业。

在我自己的投资实践中,长期投资确实给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以伟星股份为例,今年10月20日,伟星股份触及历史最高价位,复权以后是104元。如果有人在它2004年刚上市的时候,以7元的价格买进,一直持有到现在,那么就是1500%的收益了。即使我在2009年开始买进伟星股份一直持有至今,也有260%以上的投资收益,长期持有的优势尽显,7年投资收益复合增长将近22%。

伟星股份为何能给它的投资者带来那样的丰厚回报?查看伟星股份自2004年上市以来截止2014年的财务报告,其营业收入从3.56亿元增长到18.49亿元,复合增长16.15%,其净利润从0.24亿元增长到2.36亿元,复合增长23.09%。强劲的业绩增长支持了丰厚的投资回报,这就是投资的逻辑。

伟星股份可能不是一家极其优秀的公司,因为它只从事纽扣拉链的简单业务,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进行长期投资,其回报也是十分惊人的,而这是其他短期投资者几乎难以完成的任务。

长期投资伟星股份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其波动性和关联性的负面影响已经直线下降到最小,短期波动对伟星股份的回报是无足轻重的。只有长期投资才能致胜,因为复利收益率越高,其后期创造的财富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坚持长期投资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完)

微访谈
姚斌:长期投资的失败案例就是卖早了


乐聚君看到姚斌(一只花蛤)发来的这篇文章后,感到意犹未尽,又带着疑问和他进行了如下对话:

乐聚君:伟星实业你买入后就没卖过?包括这次股灾发生后也没卖出吗?为什么这只股现在反倒能触及历史新高?
姚斌:我基本上没有卖出过,现在能创新高大概与公司最近进军军工领域有关。

乐聚君:哦,在股灾中都能坚守住真不容易。那你还会加仓吗?
姚斌:已经是重仓股了,就不会加仓了。其实,伟星股份只是我其中的投资实践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通策医疗、伟星新材、巨星科技等。

乐聚君:看来要想长期投资,买入的品种和点位都很重要。那你有长期投资失败的案例吗?
姚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除了像巨星科技那样,公司高管大规模减持而被我剔除外。要说有什么失败的案例,恰恰是我没有进行长期投资,比如片仔癀,赚了一倍就跑,错失了其后更大的涨幅。

乐聚君:你的“长期”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吧?
姚斌:只要公司健康发展、管理得当,我就可能长期投资,要有足够的资本,还要有超长的时间。

乐聚君:那你的选股能力太厉害了,能找到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
姚斌:谈不上什么厉害,比我厉害的人有的是。

乐聚君:因为股票不可能一路上涨,在长期持有股票的过程中,如果遇上股票回落30%、甚至50%,你也能做到持股不动安如山?
姚斌:2011年时,伟星股份就曾下跌了将近30%。

乐聚君:那你当时有没有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高点抛出啊?
姚斌:为什么要后悔?既然看好了这个公司,股价下跌不是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吗?我就在那个时候又大规模地加仓买进。

乐聚君:能够在下跌时加仓,真有勇气!希望今后有机会你能在乐聚投资上分享更多的投资心得,与乐友们更多交流!
姚斌:好的,我很乐于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完)

03 November 2015

 

海外华人在职场中为何遭遇困境

各种数据显示,在美国众多的科技公司中,虽然亚裔员工众多,但却鲜少有人进入到公司的高阶管理层。即使是在学术界,尽管每年各大学都有相当大比例的亚裔新生入学,但2006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美各大学的校长中,白人占86%,而亚裔只占0.9%。由于印度裔近年来在职场中逐渐地显露头角,使得在亚裔中占有相当比例的华人所面临的困境就更加突出。华人深感在美国要做到高阶管理层不容易。



作者在上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名校要限制亚裔学生名额?”中总结道,必须要有很多杰出的华人在社会中涌现出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裔学生在录取过程中遭遇歧视的问题。所以解决华人在职场中遭遇的困境不仅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改善未来华人后代的境遇有着深远的影响。



要成为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优良素质,而不仅仅是业务或技术能力。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并被普遍接受的素质是个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求,首先要能够把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得对方能够明确地了解你的想法。其次,你的表达方式要争取使得对方理解,同意甚至支持你的想法和计划。如果双方想法仍不一致,你要知道如何妥协以至寻找到一个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一个致力于提高亚裔领导力的团体Ascend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使得亚裔成为好学生并成功进入大公司的能力并不能使他们成功地进入高阶管理层。他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出色的沟通能力。



而华人(也包括在美国出生的)在职场中的普遍现象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反映出的是华人在沟通和表达能力上的明显不足。而这种普遍现象映射出的是文化上的差异。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来审视华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究竟和白人孩子所受的教育有何不同,是哪个环节使得我们的文化和传统的子女教育不利于孩子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进而阻碍了华人在职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来讲子女教育的方式有三种,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引导式,家长式,和放羊式。学术研究的普遍结论是白人家庭的子女教育倾向于引导式,而华人家庭更多的倾向于家长式。引导式教育强调的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而家长式教育则强调服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乖”),尊重长辈,重视传统道德观念,强调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进一步审视引导式子女教育,研究发现,白人父母常常会为孩子设定一些规定和界限。但孩子对这些规定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和机会。如果孩子有不同的看法,父母允许并鼓励孩子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孩子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双方可以通过交流来影响对方,使得对方理解甚至同意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取得一致,则双方会进一步谈判以至达成妥协。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则孩子还是要尊重家长所定的规矩。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的尊严仍然得到尊重。这种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这种相互沟通和交流贯穿始终,包括和同学,老师及其他成年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使得白人孩子有机会和条件不断的练习,雕琢,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看到白人孩子在各类活动中落落大方地趋前和同学的家长打招呼和交谈。



再来看华人的子女教育。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在子女教育上自有其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沟通和交流方面,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服从,是乖。也就是说基本上父母设定的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不排除个别例外情况)。孩子基本上没有平等地说服和影响父母的机会和余地。我们常讲父母对孩子是言传身教,反映出的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对于很多第一代移民,成长过程中在家里如此,出了家门在学校也是一样。BBC最近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把中国文化中这种单向交流的现象清晰和准确的反映出来。一位中国来的女教师面对嘈杂的教室厉声大喝“全都听我的!”(Listen to me!)。秩序恢复之后,英国学生也和国内的学生一样静静地抄写着老师在黑板上的笔记,没有交流,没有提问。这一情景把作者带回到在国内成长的经历。可以说,大部分华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机会来练习和提高表达自己,说服对方,甚至和对方达成妥协的技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成长经历所造成的差异,我这里用一个华人都熟悉的情景来做类比。试想你的一位朋友从呀呀学语就开始练习钢琴,一直到二十几岁大学毕业从未间断。而你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触钢琴,或很少碰钢琴。这样二十几年后到工作的年龄时,你们之间钢琴技艺的差距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你的这位朋友在钢琴上还颇有天赋,常常赢得各种青少年比赛,此时你们两人如果同时申请一个乐团钢琴师的职位,你认为你的几率有多大?



同理,白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练习和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而我们却很少有这种机会。这样当我们和白人一同进入职场,对比一下前面钢琴的例子,你会意识到华人和白人之间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二十几年所积累的在沟通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同时要知道,能够达到高阶管理层的白人都是在沟通交流上颇有天赋的人,则这种差距就更是令人震惊。也就是说我们一进入职场就处于巨大的劣势。这时你认为我们进入高阶管理层的几率有多大?



这种沟通和交流上的差异不仅阻碍华人在职场中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以至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软实力也是深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因中国的政治制度而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这是文化上的差异。作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对这种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



为了改变华人在职场中的困境,我们个人后天的努力自然是有帮助的。印度裔在高科技领域涌现出一些杰出人士说明,在美国这一开放的环境里,即使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你只要有能力还是会有发挥的空间的。长期的殖民历史使得印度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印度人在西方的成功。但对我们华人来讲,要从根本上改善,需要我们从子女教育入手。父母要为子女提供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而这本身对华人父母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Labels:


 

孩子犯错,不要批评,问这八句话就可以!

当您的孩子犯错时,您有问过下面的8个问题吗?

第一个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

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第六个问题然后问他:“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Labels: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