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15 May 2016

 

交易理念、节奏和心理


Rogers对基本面的研究,对全球经济的深刻理解,对资金涌动潮流的判别,以及对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把握都是拿手长项。但对于行情何时发生,以及以何种方式演变却是短板。当年他和Soros珠联璧合的配合是因为优势互补。分道扬镳后,Rogers的成绩根本无法和Soros的相提并论,从而可说在无法得兼的情况下,实战上TA胜过FA。
价值投资是有钱人玩的锦上添花的游戏,没钱的人没资格玩。在资本没有壮大之前,别想什么价值投资;老老实实以TA为基础,一把直尺闯天下,专注如何搞到第一桶金。
市场中的常态是震荡和中小趋势,而大趋势或大波动是非常态。实战中,大部分交易者使用基于常态的分析方法,而完善的交易理念必须包括并且注重非常态部分。除非做DT,专业交易者必须拥有的核心理念是:狠抓小概率的大波动,常做中概率的中小波段,少做或不做大概率的小波动。
交易是连续的过程,不应侧重或预期任何一段特殊的时期。每一次交易都很平常,心中不能有“刻意”。在每个平凡的时段,持续稳定地获利,盈利来自于累积每个平凡的利润。并不特意寻求局部最好的招数,而是保证全局的平衡以至最终整体的盈利。除非DT,交易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大波动。大波动是阶段性大单边市,是可遇不可求的非常态小概率事件,虽然极度重视,但不能仅以此为目标。牛市里,最好的方式是做大波段,以中长线为主,减少进出的频率。参考大盘走势,出入点的主要标准是个股本身。要能够抓住大波动,并以至少合理的仓位参与,还要根据自己的把握能力不要贪。当指数持续向上时,持股不动;当指数进入震荡时,根据个股情况出场观望。特大级别的波动可按时间段和市况,叠加成一个个连续的波段,则无论是在趋势还是震荡市都可以获利。大幅上涨后,热门股的股东数快速增加,意味着筹码由高度集中转变为快速分散,需要警惕。
对盈利产生大贡献的是大波动,在判断出的大波动上要表现出勇猛的一面,敢于下注,该出手时就出手。单边大波动谁都能挣,区别在于挣多少,能多挣才是专业性的表现。在大波动中要让资金使用效率高一些,获利速度快一些。该获暴利时,若不拿,当亏损来时,就该付出代价了。要成为自由搏击的实战高手,而不做练套路的武术表演员。若已具备自保能力,就要把重点放在快速获取(大)利润。这时,头寸变化和策略变化都是交易艺术的体现。
2,震荡是常态,大致在市场中占有约90%的时间。有操作价值的震荡分为上升/下降趋势的中途横盘调整,上升/下降趋势的中途反向次级趋势调整,箱体震荡,底部(双底或头肩底)震荡。根据市况、个股的股性和个股当前走势的不同,以及震荡振幅的不同,操作这些震荡的方法也不一样。震荡时退出,趋势形成时进场是可行的模式,但获利的手段单一。在指数和个股同时处于震荡相持阶段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把握节奏和仓位控制,与市场和谐相处,这时保持资金是关键。
很多在阶段性大波动中大赚的交易者,在随后的复杂震荡中很容易地把前期的暴利还给市场。震荡市中很容易出现两种人:一种亏损大而停止交易的人;一种亏损大而希望赚回但却亏损更多的人。所以,这种市况下很考验交易者整体的综合能力,稳扎稳打是上策,追求整体资金稳定性。
震荡大多发生在价格或时间点的敏感区,要特别注意市场情绪和主力资金的引导。根据振幅大小,可分为宽幅震荡和窄幅震荡。
若大部分股票都波动小,市场肯定进入了暂时的低迷期。在窄幅震荡市况,要及时调整操作思路,控制交易节奏,大幅降低操作频率和仓位大小。行情低迷时,休息等待是最好的策略。要注意控制风险,这种风险是钝刀割肉式的,积小亏成大亏;而且获利变得艰难,常常获微利时不愿兑现而变成亏损。低迷时期可长可短,当然,市场不会总是如此,等到行情重新活跃的时候,就进入新的获利循环。
如果前期做的充分,可心情愉快地休息;即使前期做的不充分,也不要强行交易;因为资金在市场中把握不大地冒险时,人们常会失去理性。低迷行情波动小,所得有限,经常两边挨打。如果原先的获利不够充分,这种消耗很容易蚕食利润,而且会影响心态。能够回避市场的噪音、耐心等待机会是必须的心理素质。
一般大波动之后,行情会有大震荡,然后进入暂时的无序状态。飘忽不定,可上可下,是不好把握的市场噪音。这些机会就是要被放弃的。不想错过任何机会是贪婪的表现,结果常会事与愿违。当然,放过一些机会可能本身是错误的,而且等来的机会也可能是错误的,在概率游戏里这都很正常。主力的破绽,对应高质量的机会,并不会很多,要让主力充分表演,在旁静静观察,而主力是不得不时刻表演的。所以,作为跟随者,错过一些行情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一些确定性行情的必要条件。让主力先出手,才能后发制人。要善于这样反向思维。
震荡或复杂的市道,考验交易者真正的市况判断能力和防守反击能力,是专业和业余的分水岭。时刻牢记,专业的表现是小亏损而不是大利润!而绝大多数读物和讨论都是如何找黑马或秘诀之类,再次证明,大众的东西总是错误的,尽管人人都要从大众的东西开始学起。
3,波段。震荡和中小阶段性趋势,以及宽幅震荡本身,一起组成市场中出现概率适中且具有操作条件的波段,一般整个波幅在5%至30%,时间长度从隔夜到2个月不等。
没有一招制敌的万能模式,对不同的市况,要在市况判断正确率的基础上,应用相应模式。交易理念有相互矛盾的两个纪律:一是遵守规则;二是知道何时及怎样打破规则,所有规则都有被打破的时候,只是少见罢了。比如,针对大牛市就需要打破一些规则。这也是交易艺术性的体现。只有熟练运用全能型综合盈利模式,才能长期稳定获利。各盈利模式各有利弊:
1,主抓大波段的中长线可能利润丰厚;但要忍受长时间的不获利、调整乃至亏损的煎熬,而且资金周转率低。
2,诸如抓横盘突破的波段,优点是一朝得手盈利很可观;但缺点是需忍受假突破的困扰,经受不起一旦连续做错既影响心态也影响随后的操作;终于抓到真突破了,涨了20-30%也不能出,因为以前累积的小亏损,就要靠这类机会补回来;而等下去的结果可能是价格又回到原位了。
3,短线优点是变现快,积少成多,资金周转快;缺点是亏损也快;积少成多的缺点是永远做不大。
短线,波段和理想的中长线操作都要出击TA临界点,这需要忍耐和等待。统计起来,顶多大约25%的交易日在操作,其它时间都在观望等待。马丁.舒华兹说:“一年的250多个交易日中,200天左右都小亏小盈,而在其它的50个交易日中获取大盈利,也就是4/5的交易时间打平,1/5的交易时间大盈。”这就是专业交易的事实!这一方面说明,短期暴利的心理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挣时,做的不够好就意味着赔的开端。交易的自然规律是周期性,赔赚都会遇到;在擅长的行情中,要做的比较充分尽量扩大盈利;在不擅长的时间里,要控制好风险尽量减小损失;加上复利增长的巨大威力,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正确的完善模式应该在超级大牛市、牛市、熊市和震荡市都能应对自如。在不同市道,知道交易的机会在哪里,并运用相应的策略。随市场而动,拿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润。有大波动当然好,否则做波段。长线持有、波段操作、短线操作和DT等各种手法技巧都要有所涉猎。最少要经历过两次牛熊转换,才能成功整合牛熊市的盈利模式:第一次是在经历中学习,第二次是在经历中验证。
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行情,但未必任何行情都适合某个交易者。没有人可能抓住所有不同级别的波动,理想的做法是:
1,遇到熟悉的机会和局面,果断参与并尽可能多地获利。这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小富即安,还振振有词地解释为不贪,见好就收等等,没有让利润奔跑。
2,不熟悉的局面或行情沉闷纠结时,小仓位少做,或者干脆休息。这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沉闷无聊强行交易,积小亏为大亏,蚕食资金。
3,当交易周期顺利的时候,加大力度;反之则减少。意志要坚决,执行要果断。顺手时,即使犯点错也还能赢利;但不顺手时,再做足了功课也无济于事。这是交易客观现象,要坦然接受。
否则会发生系列典型错误。诸如,一轮大势判断正确,也及时进场,但途中自作聪明地离场等回调再买时,结果一路拉升没有回调而丧失机会;还有就是,由于担心错过机会或想占点价格便宜而过早行动,结果忍耐不住出来时,却反而失去了机会。这些情况下,正确的态度是错过就错过了,有的是其它机会。还有一种错误是频繁交易,除了因为经验不足缺少理念外,还可能由于潜意识里无法消除下注欲望,治疗这欲望的特殊疗法可拿出一点小资金疯狂下注,不管盈亏直到厌倦为止。出现错误很正常,自己犯错误,别人和主力资金都会犯错误。只要能从错误中反省出进步,就可take it easy。
要客观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判断机会的类别和难度以及自己能否胜任。若不能胜任或不合适,很简单,闪开放弃就是了。如果看到别人抓住机会就跃跃欲试,则永远不可能进步。事情本来简单,贪念、自负和侥幸心理把事情搞复杂了。交易者要的是战胜自己,而不是与别人攀比。
使用TA的目的是去发现趋势。在行情急剧热烈时,趋势极明显;在震荡时,趋势极不明显;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TA优势都不明显,这是TA的短处。而且,走势图上的循环,经常是来自于人们的想象力。用严格的方法分析价格资料,发现大约有80%的循环实际上都是市场噪音。所以,有时需谨防TA的幻觉。因而,坚信自己判断的同时,还要保持灵活性和弹性思维,这当然要以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心态为基础和后盾。弹性思维会从“相对”的角度考虑交易范畴内的问题。比如,大与小、高与低、强与弱,由于参照物和参照系及时间段或时间长度的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节奏体现的是交易中艺术的一面。要想控制好节奏,对行情的未来发展要有前瞻。节奏失调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进入相对萧条期,活跃度不够;二是自身状态出了问题;总之,交易者和市场不合拍。交易状态看不见,摸不着,但好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交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及时发觉自己状态有问题,并能及时调整好。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